时至今日,你对混合云是不是还有什么误解?

时间:2019/8/7 9:44:20浏览次数:1089

2006年8月,被定义为“互联网第三次革命”的云计算首次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在此后发展的十多年间,无论是颠覆我们生活的互联网企业,还是积极拥抱变化的传统行业,都将云计算作为流程和业务创新的“抓手”,纷纷“上云”。
 

随着技术迭代演进,单一形态的云很难满足企业复杂的需求,全球范围内,混合云已经成为企业用云的主要形式。根据 RightScale 2019年云状态报告,有84%的受访企业采用了多云战略。 其中,使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继续提高——由2018年的51%增长到2019年的58%。
 

混合云虽是大势所趋,但国内市场企业应用混合云的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需要在正确的引导下以更低的成本更好地完成业务支撑和运行。

混合云是一种过渡方案?


早期所谓的“上云”,更多地依赖于公有云。而那时混合云的概念,似乎还比较“狭隘”。甚至有人认为,混合云是企业无法一步迁移到公有云而选择的折中方案,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
 

时至今日,这样的想法似乎有点“too young too simple”。
 

在云计算服务商青云QingCloud看来,单单在云的世界里去谈混合云是不够的,要以发展的眼光去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个发展过程
 

通常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出于业务敏捷性的考虑,会将敏态业务部署在公有云上,如高并发的Web应用;出于合规性的考虑,需要将一部分应用放在私有云上,或者进行托管;出于成本的考虑,还会利用公有云的扩展性将一部分使用频度较低的应用以最小规模放在公有云上,如备份系统、灾备系统。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讲,把业务从私有云或传统物理机迁移到公有云上,既有业务压力,也有财务压力。这是混合云成为“主流”选择的最大原因。
 

因此,混合云不是过渡方案,而是上云的必要路径。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因减少基础设施投资而选择混合云的企业占比达到56.3%;其次,46.8%的企业因资源扩展速度快而应用了混合云。此外,企业应用混合云的原因还包括:增加平台可靠性(25.6%)、提高平台安全性(23.4%)和同业内已有典型应用案例(22.3%)等。
 

随着企业对于混合云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企业迁移上云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解决方案的适配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缺少适合的解决方案是企业尚未应用混合云的首要原因,占比可达37.5%。我们看到混合云市场异常火热,比如IBM于今年7月收购红帽发力混合云市场;AWS与VMware共同开发VMware Cloud on AWS混合云解决方案;微软推出了Azure Stack;谷歌选择牵手思科等等,当前,各大云服务厂商纷纷布局混合云市场,不断推出和丰富混合云服务和解决方案。
 

混合云还分“狭义”和“广义”?

 

对于云服务商来说,随着大量物联网应用的落地,云平台本身的能力需要进行升级,要从简单的数据中心平面,延伸到边缘和终端,形成“云+边+端+网”的组合,此时的混合云是一个也成为一个跨时间和空间多维度的概念。
 

混合云是云计算演进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它并不是公有云、私有云等几种云形态的叠加堆砌,而是深度云网融合以无缝互联,数据和业务可自由流动和迁移,无边界实现企业IT基础设施和应用的统一管理,是一种用更小的成本,更大的自由帮助企业达成需求的手段。

所谓“狭义的混合云”,就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组合,企业业务系统可以按照成本、安全、容量、性能等要求,按需放置在公有云或者私有云上。

 

而“广义的混合云”可以是任意形态的IT系统的组合,范围之广可到“端”。
 

具体来说,广义的混合云首先除了具有狭义混合云一致的架构、统一的体验等,还需要能够覆盖到“云、边、端”全域的场景,能实现多级立体的数据互联和网络互联,实现业务负载的自动迁移,实现数据在全域的自由流通和智能的产生,支持全域应用的统一分发和管理。然后它还需要拥有“可分可合“的能力,企业现在要有局部改造升级、个性化发展的自由,未来也能够支撑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平台。
 


 

VIP客户

  • 诺德安达国际教育集团
  • 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全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长宁烟草集团长宁烟草糖酒有限公司
  • 上海锦江之星旅馆叶家宅店网络、监控系统维护
  • 艾蒙斯特朗流体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 莫泰酒店上海桃浦店监控系统服务
  • 缔展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 康百世朝田液压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400-880-7581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实时掌握威丽最新动态
Copyright 2005-2024 威丽科技(IT服务外包/系统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号: 沪ICP备19005825号-1